人物故事
张国华:学习是最重要的创业支撑

张国华 

浙江兴力集团董事长 ,我校校董


    记者:"您是兴力集团董事长,也是上海财经大学校董,创业学院导师以及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外导师。兴力集团为我校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那么您对于上海财经大学的整体印象如何呢?对于上财的学子印象又如何呢?"
    张校董:"上海财经大学,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财经学府,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具有鲜明财经特色、其综合竞争力居于全国综合类财经院校前茅。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务实开拓的领导班子、高效的管理团队,优良的校风和优美的校园环境,都给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从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坚持开放办学等方面正处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尤其是学校培养的财经类学生的全面素质,正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来,学校从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积极拓展办学的新模式,实行校企联动,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在我所接触的学生和印象里,这里的学生学得扎实,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追求,学术兴趣浓厚,不断注重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学生具有旺盛的学习干劲,学习很刻苦,实践锻炼也很用心,团队合作意识强。上财大学生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具有相当竞争力,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记者:"您白手起家一手创立的浙江兴力集团,历经15年的开拓发展,集团成为拥有多家实业公司,固定资产6亿余元,员工1000余人的大型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否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您又付出过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呢?"

    张校董:"在创业的过程中,能一帆风顺那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客观地说,创业过程中既有顺利的境遇,也有曲折和挑战。不过,从我办企业近15年的历程来看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企业也始终在稳步的发展提升之中,除了个人的努力,我创业也确实赶上了国家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在这点上我还是深深感恩的。

在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挑战乃至挫折,尤其是像我这样几乎在白手起家,没有多少创业资本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我觉得面对挑战与挫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战胜自我,使自己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创业的过程首先就是意志与心理素质的考验,这确实需要有常人难以承受的抗压能力。在企业创办的过程中,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管控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说这是始终伴随着企业经营者思考的问题,现实告诉我,一些企业的破产倒闭,正是在扩张发展过程发生的。如今,我所从事的是以印染行业为主业的产业,近几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产业如何走向绿色高端,正在经历深度的调整之中,面临着行业最大洗牌和竞争压力。如今,我的企业已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记者:"您曾经谈到您是以企业为家,对于您的父母您始终抱着感恩的心,而您的环保信仰也是源自于对家乡的爱,可以看得出来对您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您创业的过程中您的家人一直都是支持的么?您曾提到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阅历和能力,更需要助力,您觉得在您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助力来自哪里呢?"
    张校董:"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的鼎立支持,所以,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有家族色彩,我的企业发展到今天,一直得到家族成员的支持,而且,我在实践中也体会到这种关爱支持非常必要。这里可能也有一个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问题。家族企业不是中国特有,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企业,也是家族企业,关键是看你如何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架构下,是可以把家族企业的消极因素化解的,所以,我觉得制度才是带根本性的。"

    "我的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有个人的奋斗努力,更离不开来自各个方面的帮助关爱呵护。我们做企业的,始终应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还是要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作为一个地方上的企业,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始终需要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要感谢社会各界朋友的关爱。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协作伙伴,企业以诚信为本,以质量为要,我在多年的发展中,结识了可以信赖并能够相互尊重的朋友。我企业的发展也一直得到一些知名高校的帮助与关怀,他们为我传递了新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市场致胜的法宝,也为我直接输送了优秀的人才,当然,我也要感谢家人的支持。"


    记者:"在您的早期的工作经历中,您的工作更偏向于技术层面,当时您所参与提出的气染工作也为您工作的企业提供了创新动力,而在您创业之后,您也是非常重视对于技术改造的投入,如今您的企业正在进行智能机器人的开发,那么您是怎样发掘这样的创新机会助力企业发展的呢?创新对于印染这样传统行业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张校董:"传统产业发展到今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远、更持久。智能机器人项目的实施主要有这么几个思考:首先,这是大势所趋。传统工业要向现代工业跨越,必须是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我们必须顺应“互联网+” 的时代发展趋势。其次,传统产业实现机器换人,能有效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因为人力资本的节约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筹码,传统产业要从劳动密集型走向高端化,机器换人是个重要举措。三是实现清洁生产,提升管水平。"

    "纺织印染行业是传统产业,因此,有人也经常会说,这是夕阳产业。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个话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传统产业也可以做到极致,这里的关键就是创新,就印染行业来看,创新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能加强环境治理,创新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真正迈向绿色高端,世界领先。"


    记者:"您曾提到印染作为传统行业既是雾霾的制造者也是雾霾的受害者,而如今您的企业要做雾霾治理的推行者,除了引进国际领先的设备,您的企业开辟战场从事机械制造,降低环保成本,从前期的技术创新到如今的环保创新,兴力的企业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创新这一主题,在您的创业过程中,创新一直在为您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您如何看待创新和创业的关系?您对于上财的创业创新教育又有什么样的建议?"
    张校董:"许多情况下,我们往往都把创新看作是很“高大上”的事,其实创新伴随着我们创业过程的始终,从思想理念、管理技术、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创新也是个量的的积累过程,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能会引发阶段性的嬗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厚积而薄发,作为年轻人还是要注重各个方面的积累,要沉得住气。创业与创新,创业是载体,是手段,而创新是本质和灵魂,脱离了创新的创业,是走不远的,是不可持续的。"

    "把创业创新教育导入现代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之中,是高校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结合的有效创举,上海财大在这个方面始终走在了前列。因此,这需要学校加强课程体系、体制机制、创业环境、校企对接等方面建设,而我更觉的,当今的学生,创业创新主要不是知识的问题,也不是技能的问题,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吃苦精神的磨练。因为这些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从金饭碗、铁饭碗到自主创业,对他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记者:"在您《创业成就梦想》的演讲中您曾经谈到“可以没有能力,但是不能没有学习的能力”,兴力集团在您的带领下也是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您而言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您本人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您认为现在的青年学子应该如何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呢?如今的中国机遇与改革并存,您对于他们又有怎样的鼓励和寄语?"
    张校董:"创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觉得学习是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我是在没什么资源、资金、资产的情况下创业的,唯有始终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创业支撑,这对我来说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不仅我本人,我的团队和企业,都有着良好的学习文化,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这其实是最高层次的管理,我确实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现代社会对人才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从而使学习的内涵深化,外延拓展,学习应该已经成为一个体系,包括知识、能力、觉悟(道德责任),而最高层面的知识无疑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要在系统学习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而财大创业创新机制的建立,是把传统课堂与现实社会对接的重要纽带。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和能力,课堂上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


    记者:"您本人是创业的践行者,如今您也是创业学院的兼职导师,对于上财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开始关注这些创业的年轻人呢?您曾谈到企业是为其社会责任而存在,在如今的双创时代,您认为您和您的企业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呢?"

    张校董:"我自己也从年轻人过来的,其实企业发展到今天,我还是有强力的学习愿望。能够成为财大的创业导师,是我的荣幸。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企业家素质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的未来,我也必须通过有效的学习平台来提升自己,从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可以说,加强学习提高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这可能就是我关注财大初衷吧,当然在合作过程中也能展示企业的价值,更好地回报社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企业在其发展中对社会责任的是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当初在创办企业时,确实更多的是想赚钱改变困境,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一系列问题就接踵而至,如何善待自己的员工,如何按照地方党委政府要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与周边关系等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行为方式。我觉得,当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应该有这些:首先就是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这是最为基本的责任;其次,要善待员工,每一个员工都牵连着一个家庭,员工能够在企业安心舒心工作,对家庭乃至社会稳定很重要;再次,要承担环境责任,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生存底线,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要有环境自觉,树立环保信仰;最后,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结对帮扶、爱心捐款等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记者:"从政府机关人员到企业技术员,再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您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个人阅历。您的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体系。学校所提供学习的内容和技能往往存在差异,可否请您从这个角度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些建议。"
    张校董:"我可能更多从企业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的粗浅意见,在办学模式上,除常规的学历、学位教育外,可以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推行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由于不同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不同,学校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要稳定并巩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改革上要加强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并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


    记者:"兴力集团目前以环保为信仰,积极推行设备改进,并另拓领域进行研发印染环保绿色机械促进企业发展。上海财经大学也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举措来深化我校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请从兴力集团与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张校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就是实行教学与实践结合,具体地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与地方建立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特别是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挑选在校3—4年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二是与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平台,针对大学的专业特点,选择与之相应的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实践研究平台。三是在培养的机制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仅要把行业专家、企业家请进课堂,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在完成了基本学业后,有固定时间在企业实践锻炼,用学到前沿知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并纳入对学生考核之中。特别是要把学校的优势学科与行业企业中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组织力量重点攻关,既服务了企业,也深化了教学改革。总之,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对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研究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等综合能力,而且对缩短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和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都大有裨益。"